| 浙江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建设 -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-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
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
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(UNFCCC)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
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成员单位
全国先进社会组织、4A级基金会
  •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
  • 8610 84239412
  • thjj@thjj.org
首页 > 应对气候变化 > 碳汇故事 > 正文

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(57) | 浙江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建设

媒体:生态环境部  作者:内详
专业号:林森
2024/5/10 9:30:33

为推动落实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(2023-2030年)》,提升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,加快推动“昆蒙框架”的目标落地,生态环境部推出1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,进一步展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,宣传各地典型经验做法,树立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先进典范。今天,为大家带来的是:浙江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建设。

浙江省丽水市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,是习近平总书记“国家公园就是尊重自然”重要论述的诞生地,也是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、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。

下载 (2)

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框架

近年来,丽水市为提升生物多样性监测水平开展了多项工作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一是建立了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标准体系。按照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技术标准要求,统一和规范了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建设要求和评价标准,制定发布了《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建设技术规范》《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数技术规定》等地方标准。二是实现了对生物多样性物种类群的自动化监测。2023年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20个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样区,对植物、哺乳动物、鸟类、两栖爬行动物、昆虫和水生生物等类群开展自动化监测,布设600余个监测点位,收集监测数据总计15.7TB。三是构建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网络。通过系列识别模型和指标体系,对生物多样性主要类群的物种开展智慧识别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,实现了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状况的定量化评价。四是建立了基于AI识别的物种自动识别系统,对华东地区常见30余种大中型哺乳动物、100余种常见鸟类、70余种两栖爬行动物的图像和声音进行识别,以及对800余种昆虫、500余种水生生物的DNA进行识别。五是建立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数字监管系统。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查看、联网共享,自动生成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数和监测报告,实现了监测数据采集、传输、处理、分析、评估等功能,提高了监测效率。

下载 (3)

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数字监管系统

丽水市2021年开始谋划生物多样性监测战略布局,在全国创新性提出建设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,支撑了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,实现了监测技术方法的标准化,探索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,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,提高了监测效率,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保障能力。

供稿 |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

编辑 | 吴雨桐

阅读 280
版权声明:
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
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
  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  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
  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
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
Baidu
map